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聚焦先进计算、6G愿景等主题******
光明网讯(记者 李政葳)1月6日,2023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主论坛深度剖析了ICT创新融合态势,聚焦人工智能、碳达峰碳中和、先进计算、数字安全、5G+工业互联网、6G愿景、可信数据空间等主题开展专题报告,并发布“ICT深度观察十大趋势”。
报告会全新推出中国信通院九大研究领域,九大领域主席团携手为产业各界带来研究领域深度观察报告,共享智库成果。会上还正式启动了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共建行动和“新绿杯”信息通信行业赋能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大赛。
此外,本次报告会首次设立华东分会场和大湾区分会场,呈现中国信通院在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ICT领域未来图景;举办以行业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算网融合发展、数字产业创新、双碳为主题的11场平行分论坛。
期间,首次策划推出数创未来成果发布会,同步推出《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工业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白皮书》《数字化绿色协同发展白皮书》《电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白皮书》《车联网白皮书》《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等白皮书和产业报告,向行业领域和研究领域集中展示中国信通院的科研成果。
中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3日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草局)获悉,中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
在当天召开的发布会上,中国国家林草局生态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张利明介绍中国林草重点生态工程有关情况。
张利明表示,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于1998年启动,2000年全面展开,是中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保护建设为主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到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亿元人民币,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范围由重点区域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由停伐减产到全面停止,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修复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预期目标。
张利明表示,中国天然林资源持续增长,天然林面积较工程启动前增加3.23亿亩、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天然林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天然林单位面积年涵养水源量、固沙固土量分别比工程启动前提高了53%、46%。天然林生态系统有效恢复,有力促进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的改善。同时,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林区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民众植绿护绿,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升。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中国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较为充分的休养生息,面积和蓄积持续增加,但功能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张利明表示,据监测,在现有天然林资源中,结构不合理、功能低下、自然更新不良需要采取人工促进修复的有4亿亩左右。因此,有效提升天然林质量效益是今后一个时期天然林保护修复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介绍,到2020年年底,中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已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为保持天然林保护修复持续发展,中国进一步编制了《全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新时期天然林保护修复的战略布局、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