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夏国南京城破城之门遗迹被发掘******
光明日报长春1月11日电 见习记者李层、记者任爽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磨盘村山城遗址在被确认为东夏国南京城故址后,又在2022年度考古工作中有了新收获:元军攻进东夏国南京城破城之门遗迹被首次发掘,进一步印证了史料中当年此城被攻克的相关记载。
磨盘村山城遗址位于吉林省图们市长安镇磨盘村一处独立山体上,扼守延吉盆地最东缘,北、东、南三面被布尔哈通河环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遗址自2013年以来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早晚两期遗存。其中,晚期遗存即为东夏国南京城故址。
东夏国是13世纪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割据政权。东夏国的南京城是其在金、元交替时期割据偏安、据险自守的要地。1233年,元军攻破南京城,继而平定东夏国土。至此,东夏灭亡,存国19年。
磨盘村山城遗址平面近阔叶形,可根据自然冲沟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区,包含城门、角楼、城墙、房址、蓄水坑及大型建筑基址等遗迹。《元史》关于当年攻陷南京城有记载:(查剌)从国王军征万奴,围南京,城坚如立铁,查剌命偏将先警其东北,亲奋长槊大呼,登西南角,摧其飞橹,手斩陴卒数十人,大军乘之,遂克南京。由此对比各区城门遗迹,考古人员发现西区3号门址位于山城西南部,与史料相吻合,推定其为东夏国南京城破城之门。该门址在2022年度首次被发掘。
通过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西区3号门址发现了早晚两期门道。其中,晚期门道由黄沙土平铺,比早期门道高出1.26米,正中立置将军石,且在将军石南北两侧各有一块门枢础石,是东夏国南京城西门。
磨盘村山城遗址考古发掘领队苗诗钰补充:“经测量,门道宽约2米、残高2米多,门枢础石石孔直径约13厘米,推测西门不通马车、规模较小。加之西门地势陡峭。更多兵力可能会向规模较大、地势平坦的东门、北门等需要重兵布防的地方倾斜。”
西门西侧依山势修建了一处似瓮城的区域。苗诗钰说:“这一区域面积较大,约有2万多平方米,防御功能不如东门、北门等处严格意义上的瓮城。此外,还在西门内东北处发掘了一处房址。该房址距西门不到10米,面积不足20平方米,出土了东夏国一定数量的铁镞、礌石等武器。从房址位置、面积和出土遗物来看,此处应为城门值守士兵住所。”
苗诗钰分析:“山城如史料中记载‘城坚如立铁’。相比东、南、北三面环河,且主要门址处设有瓮城、布兵较多的坚固城防,西门虽借山险固守,但防御功能和力量略显不足。元军当年极有可能在考虑这些因素后,采取了‘先警其东北’和‘登西南角’这样声东击西的战术,并成功破城。”
在磨盘村山城遗址2022年度考古工作中,共清理遗迹9处、出土遗物642件,主要以陶器、陶质建筑构件、铁器为主。除发掘西门外,考古人员在中区24号房址中发现了保存基本完好的U形火炕,出土了陶砚台等可复原陶器10件和铁矛、石棋子等遗物。24号房址所在建筑群内多处小型房址和空台地间隔分布,说明每个房址都规划了相应的功能区。考古人员据此推断此建筑群为兵营。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9版)
智能制造为工业经济赋能助力******
在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变速器装配生产线上一派忙碌景象,只见智能小车穿梭运输物料,工业机器人挥动手臂协同作业,一台台变速器有序生产下线……这家企业通过建设汽车传动系统智能工厂项目,实现生产物料循环取货、工艺数字化设计、供应链协同等,大幅提高了企业生产运行效率。
前不久,工信部公示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包括青山工业在内的6家重庆企业跻身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重庆企业的15个典型应用场景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凸显重庆深耕智能制造进一步取得实效。
作为国家重要制造业基地的重庆,加快打造“智造重镇”,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培育壮大智能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从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到海量的小微企业;从传统的钢铁、化工等行业,到先进的通信技术行业……如今,“数字之花”开遍山城,智能制造持续为工业经济赋能助力。
汽车产业是重庆的主导产业。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只见数字化组装线上工业机器人灵活地进行冲压、焊接等一系列操作,一辆辆汽车陆续生产下线……“我们对整车产品和生产环节同步实施智能化升级,智能化工厂设备自动化率达92%。我们还掌握了智能互联、智能驾驶等600余项智能低碳技术,多款智能化车型已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传统行业也变得高端化,伴随下游客户对我们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监管和质量追溯提出要求,我们决心实施智能化升级,为未来发展赢得主动。”重庆歇马机械曲轴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正素说,公司连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一半,2022年该公司成功获得国外高端通机品牌订单。
来自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重庆累计推动11.3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累计实施48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734个数字化车间、127个智能工厂,示范项目的生产效率提升58.9%,一大批企业实现“华丽转身”。
记者了解到,为持续培育壮大智能产业、推动传统工业智能化升级,重庆还将进一步补链、强链,做大做强智能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速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更多企业从“制造”迈向“智造”。(新华社记者 黄兴)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